-
睡眠還會受到性別,地域與年齡的影響?
根據一項關于睡眠的全球性廣泛研究,作者發現人們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地理區域和性別的不同產生差異。
來源:生物谷 2019-12-11 -
為什么蜘蛛有很多眼睛,而人類只有一雙?
人類有兩只面向前方的眼睛。我們的眼睛非常善于看到顏色和形狀。我們的腦袋前面有兩只大眼睛,這意味著它們可以一起猜測一個東西有多遠(我們稱之為"判斷距離")。這使我們更容易抓住另一種動物,所以我們...
來源:生物谷 2019-12-11 -
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
人類在世界各地的壽命越來越長。盡管經歷了明顯的起起落落,但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多年來一直在穩步增長。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還多。
來源:生物谷 2019-12-11 -
壽命越長,生孩子的數量反而越少?
長壽和生兒育女--直到不久前,這還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愿望。
來源:生物谷 2019-12-11 -
賀建奎論文手稿遭曝光,披露基因編輯嬰兒不為人知的...
今年早些時候,有消息人士向《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發送了賀建奎(He Jiankui)...
來源:生物谷 2019-12-09 -
“窩沙發,吃薯條”的原因已找到——表觀遺傳學修飾竟會讓人“變懶”!
為什么有些人喜歡運動而另一些人討厭運動呢?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全是由于遺傳所致,但是貝勒醫學院的一項基于小鼠的新研究首次表明不同的分子水平的調節(表觀遺傳學)在確定人與生俱來的運動能力中起著關鍵作...
來源:生物谷 2019-12-08 -
科學家在眼睛中鑒別出了能幫助大腦區分晝夜的特殊細胞!
夜間的強光會打亂機體正常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從而引發失眠;實際上,晝夜幾率在機體健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干擾晝夜節律常常會增加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比如癌癥、心臟病...
來源:生物谷 2019-12-08 -
科學家鑒別出隱藏在機體免疫反應背后的新型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的一種中心組分或能被兩種短鏈RNAs激活,而這些RNAs是通過前體RNA分子的位...
來源:生物谷 2019-12-07 -
揭秘機體自我反應性免疫細胞生長發育的分子機制
在出生后不久,機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完成產生抗體免疫細胞B1的產生,這種細胞此后將會持續一生為機體服務,在該時間點后并不會有更多的B1細胞產生,然而這些細胞具有自我反應活性,其不僅會產生抵御外源性...
來源:生物谷 2019-12-07 -
“群集感應開關”控制工程化細菌代謝能力
通過對微生物進行改造,可以生產各種有用的化合物,包括塑料,生物燃料和藥品。但是,在許多情況下,細菌需要在“自我維持”和“合成產物”的代謝途徑中競爭。
來源:生物谷 2019-12-06 -
研究揭示鏈霉菌的生命周期調控特征
鏈霉菌是我們的主要抗生素來源。在其復雜的生長生命周期中(從營養生長到孢子形成的過程中)產生了我們需要的抗生素。
來源:生物谷 2019-12-05 -
研究揭示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是如何動態結合抗原肽段的
在人類免疫系統中,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1)對抗原的加工十分復雜。這些蛋白質究竟如何執行其關鍵功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了解。
來源:生物谷 2019-12-05 -
新研究揭示干細胞的早期分化機制
成年人體內數百種不同的細胞類型是從幾個相同的干細胞開始形成的。在此不斷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分化潛力逐漸受到限制,從而導致其形態和功能發生變化。
來源:生物谷 2019-12-05 -
還在靠鐵鍋炒菜補鐵?教你如何科學補鐵,這5類人尤其需要注意
鐵元素很難通過自身合成,大多需要從飲食中進行補充。缺鐵不僅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還會使人精神不振,神經機能紊亂,容易疲勞、煩躁,抗感染力下降。常伴有氣短、心慌、頭暈、眼花等,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
來源:企鵝杏仁 2019-12-04